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经济日报》| 余淼杰:辽宁全面振兴涌新潮

发布日期:2023-08-08 作者: 浏览次数: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现将原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辽宁全面振兴涌新潮

日前,辽宁省发布了经济社会发展“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98亿元,同比增长5.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走出了多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交上了一份全面振兴的新答卷。

辽宁省委书记郝鹏说,上半年辽宁发展质效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新动能加快集聚,发展预期持续向好,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明显提升,全省上下抓发展、谋突破、促振兴的热潮持续升温。

“跑赢全国均速难能可贵。”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同辽宁上下奋力争先的拼意识分不开,辽宁特别推出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着力在对外开放、锐意创新、思想解放等方面破题补短板,取得了明显效果。

开放半径扩大

拥有长达2292公里大陆海岸线的辽宁省,为改变“内向”性格,曾提出“转身向海”的开放发展战略。7月20日举行的辽宁对外开放大会更是明确提出,辽宁要从“一隅”走向“前沿”。

今年上半年,辽宁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总值为3883.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1781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高出全国1.6个百分点。

辽宁对外开放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出口数据看,辽宁机电产品出口量质并举,表现格外亮眼。上半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930.6亿元,增长15.7%,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2.3%,占比提升4.7个百分点。其中,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86.5亿元,同比增长74.1%。

从外贸活力看,民营企业占比不断攀升。上半年,辽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1.3万家,同比增加3.5%。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不断扩容,数量同比增加4.7%。民营企业上半年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增速8.5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比重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逐渐成为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

“开辟多元外贸通道,汇聚外贸新动能。”沈阳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钱东伟认为,这些亮点显示出辽宁对外开放合作半径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辽宁不断加快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全省以水路运输方式和公路运输方式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5%和46.4%。新培育海外仓6个,海外仓总数达到105个,分布在38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出口24.5亿元,同比增长123%。同时,辽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7%,对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同比增长28.5%,国际市场分布日益多元化。

再看内资合作。辽宁省商务厅厅长潘爽介绍,上半年,辽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3.0%;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省外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7.7%,占全省招商引资总额的74%。

借力国家东北振兴战略的东风,辽宁积极对接“央地合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吸引央企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辽宁建设项目达10540个,完成投资额增长19.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81个,完成投资额增长26.6%。

“辽宁针对先进技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领域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对企业帮助很大。”奥地利奥钢联公司沈阳负责人钱学俊表示,辽宁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让这片热土更具吸引力。

技术含量增加

辽宁资源富集、禀赋深厚,但长期以来干的都是“力气活”,吃的是“资源粗粮饭”。要实现振兴新突破,就要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菱镁矿粗放加工既污染又利薄,现在我们企业被国家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端产品出口到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辽宁东和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孙希忠“揭秘”企业不断向高处走的后援——科技创新联盟。他所在的企业与辽宁省内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尝到了高技术附加值的甜头。

上半年,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辽宁制造技术含量增多,源于资源投入力度明显加大。辽宁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辽宁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7.9%,高于全省投资52.9个百分点,企业技术服务需求扩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7%,支撑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明显。其中,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非专业视听设备制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15倍。

辽宁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经纪(经理)人、科技评估师等210人,累计培训技术转移人才超2000人。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68亿元,同比增长49.8%。

“‘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得到了扭转。”在沈阳东北科技大市场,应用“芝吧”软件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负责人王丽表示,“我们将科技服务放到互联网平台上,打破技术与需求间的信息壁垒。对单个企业‘消化’不了的‘科技大果’,还能以众筹再分红的形式进行转化”。“芝吧”运行以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372项,签订技术合同13125件。

辽宁省近年来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制度性创新成果评价奖励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孙东明是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研究员,同时也是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我们以科研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很快实现成果的落地转化。从项目选址到建成投产只用了3个月时间,公司自主研制的微型半导体温控器件月产能已超过30万枚。”孙东明说。

营商环境向好

余淼杰认为,东北振兴要重视补齐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短板,市场竞争中隐性交易成本、权益安全性、发展可预期性等方面都有瓶颈矛盾需要纵深破解。

没有利益驱动,就有人选择躺平。针对不作为的懒政现象,辽宁近日召开全省清理影响振兴发展做法工作部署会,下大力气铲除办事“灰色地带”,减少寻租空间。

近年来,辽宁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今年,辽宁选派上万名干部深入园区走访帮扶,实化细化项目服务保障,现场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项目“快速通道”和“绿色通道”,实行“问题收集、交办督办、限时办结、清零销号”的闭环式办理机制。此外,通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社会治理创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多地推行不见面审批改革,将开办一般性企业手续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辽宁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减了80.4%。

沈阳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赛道,大力实施制度和职能创新集成,推进六轮营商环境改革,形成90条惠企利民措施,健全干部走下去的包保机制、问题端上来的督导机制和限时解决的调度机制。今年以来,2万多名领导干部走进3.5万余家企业,解决问题5400余件。全市已办结“万件清理”营商诉求类问题1716件。今年上半年,沈阳市新登记经营主体14.3万户,为3年来同期最高水平。

“‘办个案子垮个厂子’的日子早已经过去了。”沈阳联立铜业集团董事长李连利说,当前辽宁着力加大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力度,不断向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劲头更足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07pdv9ufeyPi7tpAgvFmA